Saturday, December 27, 2008

反常社會的正義人士

放假最好的節目就是煲新聞
不知道是不是應節的緣故
這幾天的港聞確實像耶穌降世一樣
奇妙奇妙真奇妙

地勤失獎金釀罷工
搭港鐵狗咬警員
單親母打女被捕
的士司機追霸王客心臟病死
急症室唔救人
加上之前的雷曼事件、警員劣行等未了餘波......

今時今日看新聞的動機
其實不單是想知道社會上發生了甚麼怪事
而是想知道還有哪些更離譜的事尚未發生
一旦真的發生了,心裡反而更安樂
因為證明了:沒錯,這個世界真的反了!

世界急劇變得反常(你也可以說是進步)
跟著它一起反常的人不會覺得自己反常(負負得正嘛)
而跟不上的也認為自己超脫地正常(甚至是正確/正義)
甚至有一個想法認為
只要我不跟著世界反常
我就是正義的了

會這樣想的人(通常自己並不知道)
就好像學校裡有一些同學
以為不跟壞分子同流合污
自己就會自動變成模範生了

他們並不知道
不為並不會令你成為君子
你最多不用受罰
但卻不會因為你甚麼也不做而變成正義

Wednesday, December 10, 2008

留得下來的














地方滲著東洋風情與氣息
連字體也混入了平片假名的神氣
依鐵路而建的一家一戶
住了幾個時代幾個文化的交錯
是上一代再上一代留下的痕跡
而留得下來的
看來
都是美好的回憶


旅客背著一袋子糾纏的結
好不容易逐一鬆解
內裡空空如也卻依然留下了段段痕跡
亂七八糟的條紋不帶血色
眼前的蒼涼
不及身後的荒涼
從此把留得下來的
化為更美好的回憶

Powered by ScribeFire.

Wednesday, October 22, 2008

循環不息

Adam Smith的利己及自由市場理論
在當年可能是一種革命性的想法

政府干預市場
在今天也可當作是破格的行徑

只是
難免令人覺得歷史在倒帶播放

人類的發展原來就是不斷找方法回到故事的起點

Monday, September 08, 2008

新國際語言

很久以前就喜歡George Orwell的Nineteen Eighty-Four
後來看到Anthony Burgess的A Clockwork Orange
也很自然地被它吸引住
總覺得兩者給我一種相似的感覺(就算沒有看畢全書)
思前想後,終於發現了箇中玄機
原來是因為兩個故事都用上了自創語言的橋段

Orwell的Newspeak跟Burgess的Na
dsat都是恐怖的東西
Newspeak代表了一種給思想受過洗腦的人民使用的語言
二分化的詞語容不下矛盾吊詭黑白共存
發條橙中的Nadsat則是故事主人翁所使用的語言
好像是在行兇的時候都會用上

被自己不熟悉的語言包圍
原來能將人帶進很深的恐懼

現實生活中
真的有一種所謂國際語言的東西
叫做Esperanto(聽說George Orwell就曾經飽受它煎熬,所以投射了他的恨惡在1984中的Newspeak上)

曾經有兩部電影為了加強陰森恐怖叫人發毛的效果
於是在劇中使用了該語言
Incubus便是其中一套完全用Esperanto對答的電影
只是劇中好幾個演員都沒有好下場
自殺的自殺,謀殺的謀殺
於是有人認為它是一部被Cursed的作品
(可能這就是人類企圖擺脫巴別塔之咒的後果吧)

其實世界上的新創語言不斷都有誕生
特別在互聯網的世界大同年代
人類更需要發明一種共通的新語言
正如台灣大熱創新網站地圖日記的站僕也發明了「ㄅㄆ話」

總是覺得
能夠做到跨語言跨文化跨地域的共同語言
可能只有情感這東西
而情感這東西
又如何維繫人類的溝通呢

於是
我們的生活
剩下了音樂
和一些表情符號


Powered by ScribeFire.

Wednesday, August 20, 2008

30624700

一個人思想人世間的生死大問、無法無常
毫無結論地思前想後
不問結果,沒有前設,只為思考
不過有些時候也會以為人生有答案

幾年後
面對牛市熊市次按危機衍生工具通脹通縮
(及所謂推陳出新卻只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投資產品)
諸如此類一大堆金融財經話題
突然發覺自己一直抗拒的經濟學科
其實簡單得很
(「業界彌漫沉重氣氛,愁雲慘霧、前景黯淡」
說穿了也只不過是有些人輸掉一些錢,有些人賺少一些錢而已)

社會從一開始就是圍著金融體系轉動
把最原始的買賣交易一路擴大
發展成股票外匯債券基金
看似複雜其實很簡單

只是,真的有不少人會將人生的價值看作為一大堆數字
生兒育女要考慮的是一串數字
享受人生要考慮的是一串數字
就連迎接死亡也需要考慮一串數字

人生的哲學
可能就如這十個符號拼湊出各種組合一樣
可以很複雜
也可以很簡單

想起了潘源良為林子祥寫的數字人生
一邊找原唱者的視頻(卻發現了這個
跟著唱一下
如果可以把30624700唱出感情
可能,數字也未必如我所想的那麼簡單

Friday, August 15, 2008

一則新聞報「導」

閱讀明報關於該報記者接連收到懷疑恐嚇電話新聞
其中很明顯透露了事件跟一家命危的集團有關

記者將可以是獨立的兩宗事件扯在一起
其實需要很大的勇氣
因為隨時會惹來官非

所以報道中刻意使用帶有「不明確」的字眼(如:懷疑、不明)
末句還這樣寫:
《明報》發言人表示,
暫時不知道電話中人身分,
亦不會作出任何推測。
運用這些小動作來避免招惹誹謗官司之禍
然而,寫的人其實已經早有定案
文章所展示的種種線索
都是用來引導讀者作出他預定的結論

孰真孰假
作為讀者
我讀到這樣的一則報「導」
覺得寫的人現在是將誹謗的罪名分散在讀者身上
當讀者順著他的鋪陳,生出「德發集團恐嚇記者」的念頭
他也可以理直氣壯的說:
「我沒有說,是你自己這樣認為的。」

現在是公器私用,拿讀者來協助你報復、泄憤嗎?
其實,這樣裝模作樣的手法
只會令人懷疑這篇新聞是當事人自己下筆寫的

我只是想問
平時高度標榜查證的新聞從業員
遇到埋身威脅的時候
能否繼續保持一直以來的嚴謹態度
用專業一點的手法來向公眾交代事件


Friday, August 08, 2008

沒有垃圾桶的日子

踏入八月
發現港鐵車站的垃圾桶不翼而飛
果然
是奧運期間防恐襲的措施
http://www.worldjournal.com/wj-hk-news.php?nt_seq_id=1753102


早上談起
建議不如大家自備黑色垃圾袋
乘搭地鐵時
順便充當人肉垃圾桶
相信能為不少有需要人士帶來一些方便

不過
在我們的人肉垃圾桶出現之前
有需要人士的乘客已經自行找到解決的辦法了
而且還表現得非常有公德心呢








Thursday, July 31, 2008

劃清界線

「筆者已經不再信基督教了。」
讀到一篇有關基督徒冷漠對待種族歧視的文章
被虞瑋倩撇脫的開場白吸引住了
很同意他在文章中指責基督教內部對有權有勢的人包庇袒護
對社會實際弱勢人士的訴求卻視若無睹
很明白到他的氣憤
所以他說「筆者已經不再信基督教了」也無可厚非
真的,這個教實在叫人爭不下

不過,也要知道
不信基督教跟不信基督著實是兩回事
基督教跟基督
兩者的落差有時大得讓人要這樣劃清:
「我是基督徒,但我不信基督教。」
也許,為了不讓基督的名字蒙羞
也不想自己跟教會的「絕望真相」扯上關係
一班稍知廉恥的基督徒都非不得已謹慎起來
好像耶穌當年在地上畫東西一樣
不發一言
默默地拿起粉筆
在地上畫
畫圖畫、畫公仔、畫故事
也可能是畫一幅可能找到出路的地圖
也可能是畫一條清清楚楚的線
表示:
大家道不同不相為謀
我不同意你,但我尊重你「做事的法則」
但我不要跟你有牽連
請你也尊重我

同期時代論壇的眾議院
作者古斌的怎樣才可以背叛福音?
似乎是在跟虞瑋倩彼此呼應

古斌說:

「福音是可以背叛的,那麼,在哪裡?我相信,是在裡面。
離教者,也許在離開的一刻,可以拖下三分之一的眾星,
但唯獨不離開的,才能把全部消滅,把全團變質。
因此,背叛要站在裡面。」

「想想羞辱的邏輯。
羞辱,要真正達到羞辱的效果,就要站在榮耀神的地方。
羞辱的邏輯,剛好是「何處跌倒,何處站起」的逆轉。
何處榮耀神,何處羞辱祂。」

「只有榮耀神的事工,才能產生最大羞辱神的力量。」

憑這幾句已經可以成為經典了
為到已經不太有腦的基督教圈子
還會有刊物肯刊登有腦的文章
很多曾經死不瞑目的炮灰可能都要起來慶祝

Tuesday, July 08, 2008

雜誌編輯--從定位說起

美國雜誌編輯協會每年都會選出最好的雜誌封面
去年的入圍作品風格多樣、主題來自不同行業
作為評審的應該很傷腦筋
要一位網球好手跟股壇精英比賽始終有欠公允
所以大會將參選雜誌分為名人大頭抽象概念流行時裝新聞時事生活服務五大類

美國雜誌編輯協會也曾經選出四十年來的最佳封面作品
一個時代,可能只會出現一個John Lennon
人一生,可能只會遇上一次人類登陸月球的創舉
更何況是恐怖襲擊、總統偷食等驚人事件
所以,出色的封面,本身也需要配合天時地利人和
要分辨出當下哪一件事屬於石破天驚,哪一件事只是過眼雲煙
那就真的考編輯的經驗和功力了

編輯的首要任務是確認雜誌的定位
明明知道自己有鄭潔的本事
你總不會拿著網球拍報名參加書法比賽吧
其實做雜誌跟很多事情一樣
需要好好花時間認識自己
有些人喜歡先在市場找幾個對手(或參考對象)才裝身落場比賽
但這樣做,你怎知道自己找來的對手真的適合比較呢

最後自己的心血落得不倫不類
本來精彩好看的都變得淡而無味
可能就是因為把自己放錯了位置
作為編輯
試問你怎對得住每位作者、設計師及花時間看的讀者呢

誠然,一份好的雜誌是一項集體作業
絕對應該是百花齊放的
而一位思路清晰、風格鮮明、有遠見的編輯
是能夠將集體的心血適當地運用
同時又能發揮雜誌本身的力量
要衡量一份雜誌的編輯功力是否深厚
看看它有沒有長期讀者就知道

就算是一份你可能最看不起最低俗的雜誌
它的編輯功力可能更強於那些看來很高尚很學術的品味雜誌
1952年創刊的Mad Magazine的諷刺誇張
絕對不遜於1925年創刊的New Yorker的紳士格調
所以在我的桌上
Muse旁邊會有壹仔
亞洲周刊旁邊有Fortune
遠見天下旁邊又會出現明周CAPA
絕對不含歧視,大小通吃
能夠享受到這個的大同世界
它們的編輯絕對居功不少

至於已經到了泛濫的免費雜誌
我卻有所保留
始終免費雜誌靠廣告為生
而編輯難免要顧及廣告客戶的利益
所以暫時我們看到的大都是鼓勵消費的內容
當然它們也有做得不錯的例子
但編輯究竟是不是首要為讀者著想,答案好明顯

只要拿起一本已經暫停出版的誠品好讀
比較一下在地鐵站派發的免費雜誌
你便明白我說甚麼

補充:發現了一份叫Good的雜誌
看官可自行評價這份刊物有多good

Friday, May 30, 2008

也無風雨也無晴

近距離的雷
在耳邊無情地發出爆裂怒響

在閃,眼
響,心越靜

驚訝自己的
平靜
嘆息
自己的無動

想起蘇東坡先生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不覺。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Thursday, May 15, 2008

夢醒

有多久沒有聽到清晨的鳥兒歌聲
有多久沒有聽到動物的安祥呼吸
有多久沒有聽到引擎的低沉咆哮
還有從戶外傳來流聲機的老歌聲

有多久沒有在車廂內
跟無聲的音樂
跟無聲的自己
一同沉默

此情此境
讓人想起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
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爛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是康橋也好
是潘翹也好
也許今夜
沉默會是最動聽的聲音

Wednesday, April 02, 2008

Monday, March 31, 2008

擂台

擂台
未等鐘聲響起
拳手已忍不住較勁
沒有拳套的強烈撞擊
一下一下
拳拳到肉

這場應該是理性與感情之間的格鬥
向來是長勝將軍的理性
這一次遇上難題了
因為拳證偏袒感情
他不想讓理性贏

中場休息
理性吟著歌挑釁:
"害怕悲劇重演
我的命中命中
越美麗的東西
我越不可碰"

感情抿著嘴不發一言
當作沒聽到
目光集中在擂台的中間點
他自知經驗不及對手
體力身型裝備全處下風
支持者也不及對手
他唯一懂得做的
是專心打好這場比賽

拳證看在眼裡
盤算著下一回合如何幫助感情
下一回合的鐘聲快響起了

(是理性是感情是拳證也是擂台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