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3, 2010

情義值千金?

看本地音樂劇《一屋寶貝》隨想

By 潘翹
(刊於Mind Mag態度心理雜誌 Issue 018)

A:「我要去看《水舞間》!」
B:「點解?」
A:「人地耗資廿幾億,當然要看啦!」

B:「其實你係想看那廿幾億?還是想看個作品?」



說實在,《水舞間》我沒有看過,但我相信用最多的錢絕對可以買得到最好的演員、最好的班底,做出驚世駭俗的亮麗效果,難怪鉅資製作一直是許多人用來誇耀的本錢,亦難怪有些觀眾入場純綷是為了滿足他們拜金的慾望。



B:「我們去看《一屋寶貝》吧!」

A:「點解?」
B:「人地是本地製作,許多人看過都話好感動,個個離場都成個喊包敢,應該好有人情味。」

A:「其實你係想喊一餐?還是想看個作品?」



今年九月看《一屋寶貝》重演,完場時喊了一餐飽是真的,基本上,開場不久,台上已經不斷在發放催淚彈。主角小雨跟父親朝晴的感情是故事的主線,
當中亦穿插 了不同的人物及關係,由於原著《在雨和夢之後》就是一個關於人鬼情的小說,所以改編成音樂劇之後亦有必要設計出一些陰森鬼魅的情境,但驚嚇的程度遠遠不及 描寫感情的力度。

故事的感動位離不開人在生離死別時的「捨不得」與「放不下」,令死人牽掛至不能安息的原因,往往是對摯親愛得太深,兩個人的生命一旦連繫、交疊、融合、糾纏,就難以一下子割捨。一旦要割捨,便逼使雙方剖開自己,不再收斂情感,甚至釋放得一發不可收拾。

對觀眾來說,要抵受驚嚇場面的突襲,還要在盪氣迴腸時憋著不掉淚,實在有一定的難度,稍為缺乏一點功力也會支持不住。坐前面的一排少女,入場時還有說有笑 的,但演出過了一半之後,其中一個應該是忍受不了淚流不止,就強迫自己不看舞台,轉頭面向牆壁,相隔幾個座位,你也會聽到她的內心在喊救命;坐在她身旁的 一個就揚起了頭,嘗試不讓淚掉下來;而旁邊的另一位首先是哭到兩肩抽搐,然後索性一頭栽進雙掌,天真的以為雙眼在狹小的指縫間,能減低自己的吸收能力!



究竟大家都在哭甚麼?我認為故事中的人,啓發了觀眾許多被埋沒了的同理心,他們在台上將一直收斂起來的人情味無限放大,將一直害怕面對的親密感、努力逃避的 淒苦,活生生的解放出來。令許多觀眾哭不停的原因,可能就是現實中未能好好抒發自己的情感,當某一段故事擊中心弦,就造成難以平復的震憾,把自己也嚇一 跳。



或許這樣聽起來很自討苦吃,就算故事再感人至深,也毋須讓看戲的人這樣折磨自己吧!這時候,劇中諧角的出現就成為所有人的救星,順帶讓這位配角成為全劇最亮眼的演員。大家最後給他如雷的掌聲,不但是讚賞,也包含著感激。

《一屋寶貝》在去年的香港舞台劇獎中獲得四大獎項—「最佳創作音樂」、「最佳音響設計」、「最佳整體演出」及「十大最受歡迎製作」,如果大會增設「最快速令眼淚鼻涕四管齊流獎」的話,此劇絕對有機會再下一城。

A:「我地去看《水舞間》,也去看《一屋寶貝》吧。」
B:「點解?」

A:「我想喊一餐,又想看廿幾億,同埋,我想秤一下廿幾億重,還是我的眼淚重。」



註:《一屋寶貝》將於2011年1月移師HKAPA再度重演,留意留意。

No comments: